申请季刚过不久,我在哈鲁的帮助下也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在这里写写我的心得体会,给出我个人看来较为有用的建议,非常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下面直入主题,第一个想说的可能也是大家最想知道的就是,在大家的申请中的,GPA、GRE、英语、实习、科研、交换、文书等各个因素中,他们的重要性排序是怎么样的?他们的关系又是怎么样的?
首先我想先说明一点,申请并不是一个某个因素起决定性作用的过程。很多朋友问过我,“我的GPA多少多少,托福多少多少分,申请到某所学校的概率大概是多少呢?”我很理解这种心情,毕竟我当时也是这么走过来的,但申请这件事很难单独地去衡量,或者很难具体拎出某一项甚至某几项成绩就能说你肯定能录取到某所学校的某个专业。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所有这些因素中,最为重要的肯定就是GPA了,我们功利一点说,GPA就是能刷多高刷多高,除非到了3.9/4.0,且其他条件还不够完善的时候,那重心可能就要转移到其他地方去了。不过GPA较低的同学也不用过于担心,我自己本身就是一个低GPA逆袭的例子,在无法改变GPA的情况下我们就尽自己所能把其他条件完善到最好就好了。
那接下来几项的话,很难具体说哪个比哪个更重要,还是要看具体的学校,具体的专业甚至是自己以后具体想做什么。对于托福来说,如果你的目标是全美前30的学校,一般来说考到100分是比较理想的。这时候有同学会问,如果我目标学校的要求是100分,我刚好考了100分或者101分,这时候我需要再刷几次尽量刷高吗?我的建议是如果你的时间非常充足,其他东西已经差不多弄好了,且你很有信心可以刷到110分左右甚至更高,那你可以再去考多一两次试试。如果你要拼死拼活考到104分左右的分数,这时候跟原本的100分其实并不会有很大的区别,因为申请官一般并不会因为你仅仅多了4分就把你归为“英语是个加分项”的同学里面去。
那对于申请美国非商科的同学来说,GRE可能是一块较为难啃的骨头了。不过我跟我身边的几个朋友都较为一致地认为,对于大部分英语基础没有特别出众的同学来说,GRE考上320分的难度其实并没有托福上百的难度高,因为经过这么多年恐怖的数学素质教育,我相信大家在刷了两百道数学题,摸清出题思路和题目意思之后,GRE数学部分是基本可以稳定到169及以上的。那对于verbal部分,词汇量是异常重要也是需要大家较早开始准备的,这一块可能刚做的时候会觉得尤其困难,但其实在把题目刷多了之后套路和模式基本就能摸清了,这时候稳定到155分或以上还是没有特别困难的。这一块我就不展开说了,毕竟网上也有很多比我厉害的大神们的经验分享帖子,不过我想提醒大家的一点就是,网上的确有形形色色的资料和经验分享,很多同学会觉得我把他们都看了,资料都下载下来了那是不是就差不多了。那我想说的就是,大家要跳出自己的舒适区,不要自我麻痹,看到各种资料后要认真考虑和规划,自己到底适合怎么样的方法和模式,然后要坚持某一种办法,不能今天做一下这个网站的题目,明天换一个pdf文件刷题,这样的话是很难起效果的。
对于GRE和托福来说,我个人认为大部分情况下可能托福的重要性会比GRE的重要性稍微高一点,毕竟很多学校的托福和雅思是死死卡住某个分数的。但具体情况还是要看大家申请的学校的档次和学校的具体的要求,这里建议大家花较多的时间去官网或者论坛上(例如“一亩三分地”)看看学校的要求以及过来人的建议和分享,这都是非常有用的。
那其他几个因素,比如科研,对于某些理工科来说可能是非常必要的,但对于商科或者大部分文科,这一块重要性程度就稍微低了一点,有的话挺好,没有也不用担心。对于实习也是类似的情况,可能申请商科的同学实习这一块的要求会较高,那这时候就要尽早规划好,思考一下我这个学期重心放在哪,假期的时候重心放在哪,我要如何拼完申请过程中的每一块拼图。当然非商科的同学实习经历也是必不可少的,像我申请统计以及身边申请金工金数的同学来说,大家普遍都是有三份左右的实习经历的。那可能有同学会问,我实习一定要去大公司吗?我觉得这个问题还是得看你具体申请的专业,不过事实上,如果你在一个小公司但你做的是非常核心的事情的话,这份实习的作用可能还是蛮大的。找实习这件事,还是得靠自己去多问多了解,问问自己的师兄师姐有没有内推,问问父母,或者去各种公众号及其他平台看看哪些公司在招合适自己的岗位,然后尽量提前准备。
对于交换经历或者国外的一些summer school,如果仅从功利的角度上来看它的作用大概有两点,第一就是推荐信,如果可以的话,尽量拿到该校教师的推荐信,毕竟其实申请官都知道,中国很多学生的国内推荐信最后都是自己写然后给推荐人上传的,说服力并不大,甚至很多申请官会直接忽略国内的推荐信。这时候如果你在交换过程中表现较好,得到了教授的推荐信,那就很挺突出了。第二就是交换期间的GPA,如果可以的话尽量在交换过程中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因为大家的本科毕竟都在国内,与国外的教育是两个体制的,很多申请官就会觉得你在国内的成绩高与低其实并没有特别强的说服力。而且大家也都知道,现在很多国内大学的老师为了方便学生出国,都会尽量让他们的成绩高一点,这时候如果你在交换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申请官大概就会觉得,这个学生在美国的适应和学习能力也很强,综合素质应该是非常不错的,这时候你的成绩就非常有说服力了。
但如果我们仅仅从功利的角度来看待这些问题,申请或者出国这件事就变得非常的没有意义了。我很想说的是,在我当时去伯克利的交换过程中,我觉得我最大的收获并不是说我获得了教授的推荐信或者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而是我近距离地感受和体验了在美的生活和学习,而在这过程中美国教育和当地的人们给我带来的文化感受和在当地的一些难以捉摸的体验使得我变得心胸开阔,它让我打开全新的视角去认识并了解这个世界。我交了许多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让我明白世界的多元和未来不确定性的美妙,同时也让我对未来的生活更加充满向往,这是我觉得对我个人来说最为重要的。
最后说到文书这一块,我觉得这是我在整个申请过程中,较周围同学来说投入精力最多的一块,可能也是我在较低GPA情况下,申请完成逆袭的最后且较为重要的一块拼图。不得不说的是,对于理工科专业的申请,文书起的作用并没有特别大,毕竟申请官更多地还是在意你的硬件背景,你对知识的掌握能力上。但我也见过一些硬件特别出众的理工科同学,在没有特别认真对待自己文书的情况下只拿到了较为令其失望的申请结果。这也是为什么我前面说申请并不是大家只拎出某一项甚至某几项条件去衡量去判断,而是一个申请官对大家整体条件的评估的过程。
对于文书要怎么写,我很难具体地给出某些建议,我只能说,文书不是你的扩展版CV,不是你的事迹和荣誉陈列,它是你的一个前二十多年生活和学习经历的人生缩印,是一条有逻辑、有思想的线,它把你的经历和故事串联起来,给申请官呈现一个真实、聪明、能干、可爱的你。希望大家在写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逻辑性”这个词,文书与你的其他申请条件紧密联系,与你自己本身的性格和生活方式也息息相关,尽量做到逻辑缜密,一气呵成。
以上大概是我个人申请过程中接触到的并较有体会的一些经验和感受,在这其中的每一个细节,我都非常感谢哈鲁教育及当初带我的两位老师给我的帮助。我曾经想过,留学机构的意义在哪?我想对于我和身边这些对未来诚惶诚恐又希望尽量做到最好的人来说,留学机构给我最大的意义就是让我安心。一些具体的、未知的细节,哈鲁都能尽早且全面地给予我提醒与帮助,他们会给我鼓励,让我集中精力,抛开负担着眼于自己该做的每一件小事上。
安心的确很重要,但未来的不确定性其实也非常美妙,在这里我衷心祝愿各位学弟学妹在克服种种未知的困难之后,都能取得令自己满意的申请结果。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哈鲁教育”来源之文章,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哈鲁教育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