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EDU: 留学生在你申请的地区的就业一直都很不乐观,你觉得这段留学值得吗?对你来讲有什么价值吗?
刘:就业的问题,在我眼中,不是衡量留学的唯一标准。留学的初心是为了求更高的平台、练更硬的英文和学术逻辑、视野,交更多的朋友,经历一些可能在国内不一定能接触到的新鲜事物。所以可以说,就业只算是留学的副产品。另外,如果没有我上述的架构构架于未来的留学生生活,没有良好的朋友圈和广阔的视野,我也不认为就业质量能好到哪里去。所以,与其在就业的问题上处于一种短视而模糊的状态,不如先通过上述的方式构建好自己在异地的生活,我认为才是留学价值的根基。
此外,不可否认,就业是评价留学生毕业素质的一个硬性指标,但是我认为、或至少我对自己的要求是希望能通过研究生的学习,来加深我对行业了解的认识能力、以及处理、分析经济数据、现象的能力(我申的是经济和商科)。所以我对自己的就业要求不是体现在最后的结果论上,或者我认为最后的结果不能充分反映我对自己的要求。所以,我需要更加系统的训练让自己的整体水平能胜任更多的选择,才是我对就业问题的规范分析。
所以,我认为就业与留学虽然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是二者既不成分也不必要。
HELLOEDU: 从开始申请到现在,你觉得你对于留学的目的有什么改变吗?
刘:留学的目的还是没有改变。始终是希望自己能在留学期间完成以下几点:
(1)巩固自己的语言(英语或是其他语种)的水平;
(2)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能让自己更加准确的思考,进而提升头脑的生产力;
(3)知识层面。丰富自己的学科储备和生活视野。接触更多新鲜的事物和人群。
(4)吃。
HELLOEDU: 你想怎么利用未来在留学地的时间?旅游?实习?人脉?
刘:(我申请的是新加坡和香港两地,所以均是一年制)目前的决定是去新加坡国立大学。相关的课程设置是晚上上课。因此我有白天充足的时间可以去实习或是旅游。
我打算在新加坡留学期间,参与校园经济论坛相关的组织,拓展我的学术人脉和学界视野。
充分利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career unit相关部门及学长学姐的资源,拓展我在行业的人脉、并尽力让自己贴近离行业的准入门槛。
鉴于两地均是一年制的硕士课程,预计是一进学校,就需要课程和就业兼顾,因而能尽力完成学术场上的思辨和论文;并在就读期间完成1-2份实习工作,最后在明年的5月至7月找到令自己满意的工作。
旅游的事情,新加坡和香港相对较小,所以这两个地方是打算在读书的周末日去游览下;但在学期间隔的放假期间,是打算安排实习或是去东南亚、或是东京去玩。
HELLOEDU: 在留学路上遇到什么困难或挫折?你又是怎么样克服的?
刘:暂时是准留学生。但是在备考gmat+gre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的思辨水平有待提高,例如准确把握作者行文意图,篇章架构逻辑等宏观思维的缺乏。
第二,自己过于拘泥在细节上,致使学科的宏观构架没有搭建好,因此学习的收获不是很大,只是知识层面上的,而非知识结构层面上的。
上述两点都是基于我对英文学术文本的行文逻辑缺乏足够的训练。因此,我通过用大文本的英文学术原著来攻击自己的英文实力和逻辑体系,选取了西方文明简史和政治哲学导论,提升了自己把握学术写作者的观点的能力以及对篇章体系架构的能力,进而提升了自己的思辨水平。
HELLOEDU: 留学申请到路上,你认为你都获得了哪些进步呢?
刘:(1)英语语言层面的提升。通过IELTS、GMAT、GRE考试,我积累了更多的词汇和学术阅读基础,以及通过课外学术原著的补充,我灭掉了阅读英文文本的困难;
(2)定位。不再好高骛远,也不再妄自菲薄。脚踏实地做事。
(3)坚持。很多时候,确实考试、学习有很多不顺利的时候,你没有能力或是暂时没有找到自己的痛点,但是多鼓励自己去坚持、实践,进而找到自己的步伐。
(4)多去尝试。一开始提交申请材料时候,我是没有想到最后能拿到NUS和CUHK的ECO、CITYU的Fin的offer。(其中CUHK-ECO项目是自己主动要求申请的),所以是多给自己信息以及尝试的机会。
HELLOEDU: 你希望给日后留学的师弟师妹提供一些什么建议吗?
刘:(1)雅思与托福、GMAT与GRE之间需要自己保持清醒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考试。去香港或是海外考IELTS会更加公平。
(2)不宜久战,尽量早考完,早提交申请。越拖最后,审查材料的要求会越严格。
最后,
(1)哈哈感谢SUNNY没有放弃我哈哈哈哈哈。
(2)建议是:
①根据经验所得:希望sunny可以推荐师弟师妹尽量拿到券商的实习推荐信或是工作推荐信。
②劝师弟师妹有条件就去HK考试;
③根据经验所得,NUS-AE、CUHK-ECO其他方面素质OK的话,尽早申。寄托很多案例,包括自己的实例,这两个项目我都是在没有提交GMAT、GRE的成绩下,拿到offer。
④让师弟师妹仔细区分下GRE、GMAT哪类考试更适合自己,选择一定要保持冷静。弄清自己的优势是在背单词还是玩逻辑。类似于TOEFL和IELTS的区别,虽然ETS官方公布了92-104分相当于雅思7分的水平,但是普遍来说,7分比前者要更加好考一些。而且个人觉得托福的99和102虽然只差3分,但是在招生办那里可能就差一个层次,而这3分的差距在雅思成绩上是看不出来的。因为雅思的分值区间就是0-9,每个梯度是0.5,托福是0-120,每个梯度是1分;类似的GMAT,分值区间是0-800,梯度是10分,而GRE是260-340,梯度是1分,所以梯度越小、分值区间越小,在招生官眼中会更容易被忽视。例如,GMAT680-710,很可能只是发挥的问题,但是招生官眼中是会有区分的。再例如,GRE318和322,我看到拿着这两个成绩都被NUS录取的。所以,这种微小的差别可能会在招生官眼中被放大或是被忽视。所以需要参考自己的优势和招生官的要求以及往届申请的案例。
⑤充分利用好寄托的平台。汇报的案例基本上我认为是有参考价值的。重点关注他们提交申请材料的时间和拿到offer的时间。
⑥尽量多选几个不同的地区一起申请。例如,这次我选择HK和singapore,没想到正是因为两地办事效率的差异,让好的offer发出来的时间错开,但给我考虑的时间范围又相互重叠,所以我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取舍的问题。例如NUS-AE是1.25发,交留位费时间是2.17;CUHK的eco是2.15通知我2.16号发offer,2.20号给CUHK回复。所以我是有2-3天的思考的时间的————这个时间既是因为两地办事效率,也是有运气的成分。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哈鲁教育”来源之文章,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哈鲁教育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