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这几个字伴随我走下了本科的四年,当得知要写点什么的时候,真的不知道从何说起。于是我就去哈鲁的主页“成功案例”页按下Ctrl+F键入“博士”。每页15个案例,只会有至多3个博士的案例,而且基本上都是与生物和计算机相关,即所谓中国人的“强项”。
下决心读博对我来说并不是一个困难的选择,但是当我翻开各个大学的心理学系主页,去看那一条条要求的时候,我的感觉是:They only accept someone who is already qualified to be called aDOCTOR。没有余地去了再学,很多东西必须已经学会,录取学生平均GPA3.92(4满分),熟练写代码做统计,熟悉各种设备。于是,Potential都已经不够,只能把自己当做博士生来要求。
基本情况
作为学生,最直接的就是GPA,根据我对之前师兄师姐的情况考察“在心理学系如果成绩出了前三名,想要去美帝读一个周围人知道的学校的博士基本不可能”,只能拼尽全力做到自己的最好。幸运的是,心理学系的培养模式是科研导向的,所以正与我的目标相辅相成。
读博自然离不开科研,大三开始进实验室,同时参加两个实验室的工作,并且坚持到大四毕业,这一级只有我一个人。除了罗列我真的不知道还有什么方式来描述我的充实和忙碌:看文献、做presentation、写设计、写代码、跑实验、分析数据、写文章,加上实验室的日常财务报账,还有大三忙碌的课业,学生会要带的两个部门和数不清的活动,做班上的学委收发各种通知协调各种分组。当时有人说我是永动机,有人说我会分身术。
两个lab的经历,让推荐信变得简单很多,两位导师加上一位任课老师,所有的提交都是三位老师亲自做的。有一位老师曾经在组会上说我已经是一个qualified doctor了,当时真的很欣慰。
GT考试
有人说这些考试是检验出国决心的第一步,我觉得这说的很对。托福是我大二的时候考的,就是TPO一个复习材料,凭借还过得去的英语底子,考了差不多的分数。GRE就成了一个老大难,两次去北京新东方上课,三次考试,即便到最后我都不满意自己的成绩。但其实说到底问题只有一个——单词,这个必须靠死背才能解决的问题。最后Verbal的情况基本上是阅读差不多都对了,填空基本猜对1-2个。说来也挺遗憾的,如果当时能再努力一点就好了。
选择哈鲁
我需要一个心理支持和一个熟悉业务的申请秘书,而非让“中介”主导一切。我不能说如果我不来哈鲁就申请不到我现在的学校,但我可以很负责的说,如果没有哈鲁我心里面一定会有遗憾,因为我有限的精力无法让我申请完我想申的学校。Steven是非常负责任的一位老师,不论大清早还是深夜,有问必答。我们在PS的写作上有过分歧,我们认真讨论,取长补短,既有我想要的特色也有他提出的行文流畅。
套磁+申请+面试
努力早起,尽量赶早,我还是相信自己是鸟不是虫。7月开始套磁,每天联系一两个导师,积少成多,总共收到40多个对我感兴趣的老师的回信(包括部分老师说自己不确定是否招生),最终选择13所博士5所硕士,11月底就基本把所有的申请投递出去了,圣诞节后开始询问相关情况和面试机会。年前就接到了一个硕士的面试,这是一颗强效定心丸。后来MSU的面试可谓一波三折,一共三次面试,第一次是导师和另外两位老师一起聊我之前的一些经历:之前在实验室做的研究的各种细节,自己做了什么,统计和编程水平,甚至也问了我在学生会的相关经历(这让我重复否定了搞学术就不要去参加那些乱七八糟的活动这样的说法)。第二次只有导师和我聊,主要是聊去了以后的研究方向。第三次是直接让我做一个research proposal然后做个类似于答辩的面试,附带着问了些关于读博坚定性的问题。
最后拿到offer,没有什么百感交集,只觉得顺水推舟。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哈鲁教育”来源之文章,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哈鲁教育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