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o同学是我朋友Sunny与前客户Mr. Chen的师妹,加入服务的时候,便指定要我担任她的咨询师。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GRE与TOEFL的考试分数,都非常优秀。当然,目标也不低:美国、加拿大、新加坡、香港、英国的经济学、精算、金融工程等专业,目标排名前30,其中最希望冲击的是UCLA的博士生课程与精算专业于世界排名首屈一指的 University of Waterloo。
在我看来,如此优秀的背景,的确应该去一所实力超群的高校。但是,面对Gao同学如此分散的申请目标,我不得不担心,最后因为分散了精力而导致申请落空。因为留学申请,不是申请越多专业便越好,也不是申请越多学校就越能拿下录取。尤其是冲击名校,除了要注意针对性,还要注意准备工作的细致与投入的精力。如果按照客户原始的申请目标,初步统计了一下,起码得申上四、五十所学校。这对客户来说,无论是金钱的投入,还是个人精力的耗费,都是非常庞大的。要知道,无论申请多少所学校,最后即使拿下海量的录取,自己选择入读的,就那么一所。
Gao同学明白我的分析,然而,她在一开始还没有定下清晰的目标,因为她就是一位兴趣广泛的学生。如她所说,她所列出的几个专业都是自己感兴趣的,因为她有参与风险投资的实习,也跟从教授做过计量经济学相关的项目,学习中也尝试使用数学方法解决金融、经济、社会等问题,因此,她实在难以在短时间作出一个选择。这样的情况下,我只有通过一些学校所开设的课程去帮她寻找答案。
从学校的学习内容与课程设置中,Gao同学发现金融工程并非自己想象中般合适自己,因此,她很快就从繁多的目标中把该专业剔除。与此同时,Gao同学在阅读新加坡与香港的课程中发现,大部分研究人员都是华人,而她个人所希望接触的是外国的教授,如她所说,学术的接触不分国籍,但在思维方式、文化上,她更希望能从与外国教授的接触中了解更多。而这些都是新加坡与香港升学所不能与美国、英国、加拿大相比的。因此,她把申请范围收窄到英、美、加三国。
来到9月初,文书的写作开始启动,在收集精算方面的写作素材上,Gao同学开始力不从心。虽然她个人是对精算的相关知识颇感兴趣,但是面对“Why this program?”这个考核申请者求学目标的写作问题时,顿时无从下手。因为她对精算的兴趣仅仅是一次浅层的实习,连相关的课程也仅有一门,无法拿出具说服力的经历去烘托自己成熟的求学目标。很明显,她希望往精算这个专业冲击的目标,其实就是一个美丽的幻想。但是,Gao同学最喜欢的University of Waterloo还是保留在我们目标选校名单中,
在申请目标进一步收窄的情况下,结合Gao同学在这个目标筛选过程中对学校的了解,最后选出来的12所学校都是与她的真正兴趣、学术背景、个人优势相吻合的,而文书的针对性与质量也得到很好的把关。11月底完成全部材料邮寄与申请提交后,Gao同学开始等待录取结果。
今年一月,希望的种子开始发芽,春天的几个月,Gao同学先后收获以下果实: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 经济学MSc学位课程录取
University of Waterloo - 经济学MA学位课程半奖录取
New York University - 经济学MA学位课程录取
Boston University - 经济学MA学位课程录取
Vanderbilt University - 发展经济学MS学位课程录取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Urbana-Champaign - 政策经济学MS学位课程录取
4月27日,最振奋人心的录取终于出现,来自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的录取使Gao同学的录取得到完满。经过近两个月与该院教授与秘书的不懈沟通,她终于获得了Master of Science in Quantitative Methods in the Social Sciences(社会科学定量法)的录取。
如Gao同学般拥有多个目标的优秀学生多不胜数,但大家要明白,自己最终要去升读的仅仅是一所学校,我们必须要定下一个清晰的目标进行专攻,这样才能在申请之路上获得累累的硕果。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哈鲁教育”来源之文章,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哈鲁教育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