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大年初四那天下午,我一边在医院打点滴,手指一边激动地在按键上飞舞,和Zhuang同学短信讨论如何抉择offer,还要一边抵挡身旁母亲那不绝于耳的“寒言冷语”……
从去年11月第一次和Zhuang同学电话交流到如今拿下第一批录取,Zhuang同学是我今年申请博士学生中录取来得最早的一个。我想,这与他的积极配合与理智选校不无关系。Zhuang同学刚进来的时候,非常担心自己薄弱的论文背景、不到1200的GRE以及托福口语分数会对申请造成严重的影响。于是,我就和他分析博士申请的关键---找到研究方向匹配的教授,以及告诉他教授所青睐的学生应具备哪些能力与特质。而理性的Zhuang同学在接下来的选校、陶瓷、offer抉择,也始终以合适的教授为衡量标准。在选校上,我迅速建立并更新美国EE专业排名前100的学校faculty和research interest等重要信息,把开设有Zhuang同学希望攻读的方向(Image Processing, MachineLearning, Pattern Recognition)的学校数据库发送给他查阅并让他从中选出感兴趣的教授。考虑到Zhuang同学的研究生导师曾留学国外并在其研究领域有一定建树,我建议他多和导师沟通了解,争取高效获得一批同领域权威教授名单作为我们的参考之一。另外,结合学生分数背景(过滤那批GRE硬性要求高于Zhuang同学分数的学校)与过往的申请案例,给学生分析相应学校的申请难度和提供建议。最后,我们确定了14所学校申请名单,然后就火速开始套磁。
Zhuang同学的文书材料,包括简历的版面设计也是经过多次修改和润色才最终定稿的。在和Zhuang同学的接触以及各文书素材的收集过程中,我发现了Zhuang同学申请PhD的最大优势---他对自己选择的方向有着满溢的热情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前人的研究成果,对目前遇到的技术瓶颈提出创新性方案。于是,Zhuang同学在申请文书中所塑造的个人形象便跃然纸上了。他对图像世界的好奇不断引导他揭开那神秘的面纱,而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所体会到的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让他更加坚定其成为一名图像处理的研究人员的决心。他有着Researcher对问题的灵敏触觉,他能够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并结合当下的问题提出建设性解决方案,他有着科研路上越挫越勇的毅力,他有着对academic excellence的不懈追求。而开头则以Zhuang同学对图像的兴趣来源(国画与摄影)为切入点,出来的效果是比较梦幻的,能够快速吸引读者的眼球;末段都是根据套磁教授的研究方向分别进行修改,写出Zhuang同学对他们的了解以及体现双方的匹配。简历写作上,为了保持Zhuang同学对其申请方向的一致性以及与PS互相呼应,只是节选了其中七个相关度和含金量最高的项目。但是,在推荐信的写作上,我们也出现过小插曲。由于没抓住申请的重心,Zhuang同学花了很多时间去物色“牛人”,到后面由于难拒推荐候选人的盛情,Zhuang同学甚至迫于出第五个推荐信。后来与Zhuang同学重点分析推荐信在申请的作用以及推荐人选择标准后,Zhuang同学终于回到我们申请的正轨。
我相信,Virginia Tech和Ohio State U只是我们offer雨的前奏,幸福雨会越下越大。每次看到优秀的学生拿到别人艳羡的录取时,我都会重新审视自己在这个申请中的定位。作为她/他的咨询师,我用心地陪着他/她等在留学火车呼啸而来的车站,看着他们启程的背影,祝福着。我能够为他们做的只是“锦上添花”,而不是外人看来的“起死回生”。所以,心中有梦的你,请尽早踏上远方的征程吧!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哈鲁教育”来源之文章,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哈鲁教育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