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近几年比较火爆的商务分析(BA)项目,就不得不提哥大(Columbia University)了。哥大共开设3个BA相关的项目。首先是Engineering和Business School 合办的Master Degree in Business Analytics,这是一个纯BA的项目;还有一个是Graduate School of Arts and Sciences开设的MA Quantitative Methods in the Social Sciences(QMSS),这是一个类BA的项目;最后一个就是School of Professional Studies开设的MS in Applied Analytics(MSAA),因为同属于哥大的BA相关项目,所以总是会被人拿来比较,有比较当然就会有差异。
而美国的SPS主要是为已经毕业的本科生设置,研究生的招生对象需要有本科学位的学生,SPS学院的专业课程更加偏向于就业而不是学术知识,设置的专业也只有SPS学院有,其他学院没有的。因此它的使命是为了让本科学生获得更加专业的应用型知识,从而适应市场需要。
答:对于这个问题,小编只能说是你对美国的教育体系不是很了解。因为美国的研究生院大多是以就业导向型为主,并积极鼓励学生实习或参加各类社会实践,之所以将课程安排到晚上,就是为了方便学生在白天可以参加实习或工作,这和商科注重实践是一个意思,当然除了SPS有的项目会安排在晚上上课外,美国的一些商学院和一些工程学院有时也会把课程安排在晚上,比如华盛顿大学Foster商学院下的MSIS项目,东北大学工程学院下的MIS项目......
答:这个要从它的专业设置来判断。鉴于继续教育学院开设的专业具有很强的关于职业的实用性和应用性,随着技术的迭代更新,传授这些知识的最佳人选自然是属于从业人员,其中一些就是外聘的不是全职的教授,虽然可能并非全职教授,但完全符合该学院该项目教学的核心与重点,即防止学生与社会脱节,让学生获得更广泛的在职培训。
众所周知,哥大的纯BA-Business Analytics要求托福>99,雅思6.5以上,而SPS的应用分析项目的语言要求比纯BA的还高。此外,该项目没有强制要求提供GRE的GMAT,无形中是降低了名校录取的难度,但官网却明确说明高分可提高竞争力,你还会不会考GRE/GMAT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呢?当然,你可能会说,也不能只对比语言标准。是的,除了IELTS/TOEFL,GRE/GAMT和GPA的三维录取门槛,还需要考虑软实力。但是各个院校各个项目亦是如此,都是软硬背景综合考虑择优录取,面对这种情况,你还会说它的录取要求低,所以“水”吗?尽管相比较其他学院其他项目,总体录取的标准稍微有所降低,但对于有名校情结的同学来说,何尝不是通往名校的捷径呢?
Capstone project又称顶点体验,顶点项目或高级研讨会,简单来说Capstone project,是美国中学或者高校针对临近毕业的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一种综合性课程,这是一种让学生整合并充分利用所学领域的知识同时培养相关技能和态度的过程,相当于给了学生一个实习的机会,让学生把课程中学到的内容结合到实际的应用中。
据官网显示,2019年SPS学院就业统计建立在980/1194毕业生的数据信息上,占总毕业生的82%,不包括未提供就业信息的那214名毕业生。这些毕业生中,毕业后就业的概率达到72%(包括继续深造2%),只有少部分约占26%的毕业生继续找工作。SPS学院的毕业生就业的领域很广泛,其中金融领域约占35%,科技领域15%,教育领域11%,房地产、建筑和工程领域9%,咨询业和市场各占6%等,广泛分布在各行各业。主要从事的岗位包括金融分析师,精算师,CEO,投资银行分析师,项目经理,项目工程师等。32%的人年薪达到$100,000,24%的年薪在$70,000-$99,999之间。如此有“钱”途的项目,你还会认为它是“水”项目吗?
当然,我们不能因为一味的道听途说,随便评价一个项目的好坏,应该客观公正地从该项目的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就业情况等方面去考量。